印度史诗-《罗摩衍那》

未知 2023-09-30 12:59

《罗摩衍那》是一首由10万句诗构成的洋洋洒洒的长篇史诗(诗后续会写)。它在印度长期的民间口头基础上发展起来,描绘了一个具有神幻色彩的动人故事。

故事讲道:阿逾陀城的十车王多年求子,祈心敬意,终于感动了毗湿奴大神,大神便化身为四份,下凡托生为十车王的四个儿子。当王子们长大之后,面临着选立太子的问题。经过群众大会的推选,十车王宣布:立罗摩为太子,继承王位。小王后吉迦伊受人教峻,耍弄手腕,挟制国王,逼着他下达了两个命令:一是让她的儿子婆罗多继承王位,二是流放罗摩14年。

罗摩不愿让父王违背自己的诺言,甘愿忍受被排挤的痛苦,他同妻子悉多、三弟罗什曼那共同去流浪,最后住到森林里。

不久之后,忧郁痛苦的十车王死去了。被立为太子的婆罗多不同意继承王位,决定把住在森林中的罗摩追回来。二人相见后,罗摩坚持不同意婆罗多让位于他的请求。不得已,婆罗多只得将罗摩的鞋带回放在王位上,供起来。他认为这样他才可以权且代兄摄政。

在森林中,十首罗刹王的妹妹热烈地追求罗摩,但遭到严词拒绝,她转而又去追求罗摩的弟弟罗什曼那,结果被割掉耳鼻。她向哥哥十首罗刹王诉苦,要他为自己报仇。十首罗刹王化身为一头金鹿,出现在森林里,罗摩和罗什曼那为它所吸引,追赶而去,却正中了十首罗刹王的调虎离山之计。他趁机将罗摩的妻子悉多劫掠到他的领地—楞伽城,并诱逼悉多嫁给他。悉多坚贞勇敢,大胆地反抗,誓死不从。

罗摩四处寻找悉多,在这个过程中,他结识了猴王国之君,并结成盟友。罗摩帮助这个猴王打败了篡夺王位、霸占弟媳的不义兄长,因此,他得到了猴王国的帮助,明白了悉多被劫的真相。

于是,罗摩和猴王的军队开始了营救悉多的行动。在天神的帮助下,他们翻山过海,攻入楞伽城,最终消灭了十首罗刹王。悉多获救后,夫妻团圆。这时,正赶上罗摩14年的流放时期已满,他们夫妻乘坐着云车回到国内,顺理成章地登上王位。而此时,在度过了崎岖坎坷的患难生活之后,罗摩一再怀疑悉多的贞洁,这令悉多非常伤心,她向地母求救,并最终投入大地的怀抱。

大梵天预言:罗摩全家将在天上团圆。

在史诗中,罗摩被描写成最完美的英雄典型,他智谋出众,道德超凡,武力过人,勇敢善战,善于保护人民,深受群众爱戴。人们称颂他:“这些品德在身上闪耀,像太阳那样发出万道光彩。”罗摩高尚的品德,使他能够平静地面对尽人皆争的王位。为了妥善解决家族内部的纷争,维护父亲十车王的良好声誉,他不惜丢弃一切近在眼前的权势和利益,荣华富贵对他来说轻如过眼云烟。他脱下华美的衣裳,换上树皮缝制的遮身物,走进了森林,接受了14年的艰苦考验。他这种不谋私利,克己待人,宽恕忍让的精神,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德的认识。

关于罗摩的英勇,在史诗中作了生动的描述。有一段史诗表现了罗摩以盖世的膂力拉断一张需要5000名壮汉才能拉动的宝弓:

成千上万的人们,

看到虔诚的罗摩,

把弓孩装到弓上,

仿佛在游要欢乐。

这有力的人装上弓弦,

把弓一直拉到耳边;

这光辉的人中英豪,

把这张弓从中间拉断。

迸出了巨大的响声,

像是扫过来的飓风;

又像是那大山崩裂,

大地为之激烈震动,

被这声音所震撼,

所有的人都跪在地上,

只有罗摩兄弟俩除外,

还有牟尼立尊和国王。

罗摩从来不把自己的勇武运用于贪婪的掠夺和罪恶的征伐上。他同猴王建立的是生死与共的友谊,发动的是正义之战一营救悉多,杀死吃人的魔王。

然而,当罗摩当上国王之后,怀疑起他那忠贞的妻子,并把怀孕的妻子冷酷地遗弃在河边。可见,英雄是没有完美的。悉多虽没有罗摩的形象那样光彩夺目,却也是生动感人的。

悉多的意思是犁沟,她的母亲是辽阔的大地。由于遮那竭国王的收养,她成了公主。但她身上丝毫没有宫廷的腐朽气息,有的只是坚强的意志、勇敢的精神和对爱情的忠贞。她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,遇事绝对不顺从于人。她说服了曾劝她回家的丈夫,同他一起去流浪,她拒绝了企图用荣华富贵、锦衣玉食诱惑她的十首罗刹王,她更愤怒地斥责了最后怀疑她不贞而抛弃了她的冷酷无情的丈夫,无畏地投进了熊熊的烈火之中。

悉多的故事是可歌可泣的,在她身上凝结着被压迫妇女的理想和愿望。

史诗是人类童年时期的艺术。《罗摩衍那》无疑创造了这一艺术的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峰。


参考资料
标签